当前位置:

朱云龙:打造三大农业支柱产业 助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政协慈利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秘书处 编辑:redcloud 2018-12-28 09:18:40
—分享—

  

 

  朱云龙

 

  各位委员:

  就卓耀楚委员提出的《关于打造三大农业支柱产业 助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建议》作如下发言:

  慈利是农业大县,境内生态环境优良、物种资源丰富、土壤天然富硒,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农业、休闲农业的稀有之地,是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理想之地。深耕现有规模和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杜仲、柑橘、红薯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势在必行,对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全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必将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

  一、发展三大农业支柱产业的优势

  (一)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三大产业均有较大的现存规模。全县杜仲面积15万亩以上,分布在25个乡镇及2个国有林场,杜仲企业、合作组织达28家。柑橘面积30万亩以上,有国家级丘陵山地柑橘标准化果园1个,各类柑橘合作组织53个、50亩以上的柑桔种植大户434个。红薯面积10万亩以上,其中无公害面积2.5万亩以上,红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家。三大产业均有悠久的种植传统。慈利县是杜仲主要原产地之一,上世纪80、90年代杜仲面积达40万亩以上,1996年,慈利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特产报社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杜仲之乡”荣誉称号,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杜仲基地。柑橘历来是我县最大的水果产业,有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宽皮柑橘的适栽区、湖南38个柑橘优势基地县之一,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红薯种植历史更为悠久,慈利人祖祖辈辈种植红薯,困难时期红薯曾成为餐桌上的主食。三大产业均有广阔发展区间。慈利地处湘西北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有3492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山地面积十分宽广,所有乡村都可以种植杜仲、柑橘、红薯,据有关部门测算,杜仲还能增加35万亩,达到50万亩;柑橘还能增加10万亩,达到40万亩;红薯还能增加30万亩,达到40万亩。

  (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杜仲全身是宝,果皮、树皮、叶等均含有丰富的天然橡胶,分别达到15%-18%、8%-10%、2%-3%,是我国独有的珍贵优质橡胶资源,是解决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的战略树种;杜仲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古代药典详细记载了杜仲的作用和保健功能,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达21.88%,黄酮含量达3.5%-4%,杜仲籽油的a-亚麻酸含量达67.6%,是橄榄油、核桃油、茶油中所含a-亚麻酸的8-60倍,杜仲叶在降血压、血糖、血脂和护心血管、肝、肾、视力及抗肿瘤、梗塞、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国家已公布的27个保健食品功能中杜仲具有一半以上的功能,且无毒副作用,是开发现代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饮品的上等优质材料。柑橘富含维生素C和柠檬酸,具有美容和消防疲劳等作用,富含橘皮苷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性,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能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柑橘是一种大众化的水果产品,慈利柑橘品质独特,江垭柑橘(金香柚)有很高的知名度,二坊坪冰糖橙一直热销,苗市等乡镇发展丑柑初具规模,深受消费者喜爱。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高达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视红薯为良药;红薯热量低,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较好的作用,“红薯粉丝”等食品一直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

  (三)具有成熟的技术支撑。杜仲、柑橘、红薯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而且辈辈相传,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杜仲、柑橘、红薯的加工、储运技术日趋成熟。杜仲系列产品正在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品质,现已达年产杜仲茶750吨,杜仲雄花茶11.5吨,杜仲茉莉花茶750吨,杜仲金银花茶6吨,杜仲烤叶1500吨,杜仲干皮160吨、杜仲干籽32吨的规模。建成柑橘商品化处理线22条,年均商品化处理能力达15万吨以上,柑橘从生产加工到储藏、流通的产业链较为完善。红薯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张家界丝丝湘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红薯加工的龙头企业,创建红薯粉丝品牌4个,注册商标“岩泊渡”已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杜仲红薯粉丝加工技术”、“无明矾红薯粉丝加工技术”等新技术获得加工技术发明专利6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三大农业产品的加工技术将随之不断进步,已有产品的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此为原料新开发的产品将会不断涌现。此外,慈利有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专业的农技推广队伍,农技推广体系较为完善,农技推广环境不断改善,为三大农业产品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四)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均符合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走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并提出了一系列振兴农业产业的指导性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要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安全,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产业化升级,要创新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林业局2016年12月发布《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就杜仲产业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划。《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百千万”工程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明确了增强十大主导产业实力的发展目标,其中就包括粮食、水果、中药材,并围绕发展目标制定了六大强农行动计划。《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生产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等。这些政策利好的出台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杜仲、柑橘、红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源源动力。

  二、发展三大农业支柱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全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明确杜仲、柑橘、红薯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发展思路和长期发展目标,能够充分地发挥我县地理特征、耕作经验、基础规模等禀赋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规模效益;能够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配套设施的建设,有效地发挥其综合效应;能够克服长期来存在的发展思路不稳定、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没有长期规划、资金投入不集中、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弊端,推动农业实现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就近就业。杜仲产业能给农民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果园化种植3年挂果,5—7年亩产干果200公斤、干叶260公斤,收入5000元,纯收入3500元以上(叶用林和雄花园模式纯收入分别可达到3000元和3500元),随着果叶盛产,收入逐年增加,盛产期可达50年以上,盛产期后还可取皮和木材;如采用立体经营模式,杜仲林下可间作蔬菜、药材等其它作物,增加收益。目前,柑橘价格维持在1.6—3元/公斤,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亩,部分地区冰糖橙价格在4元以上/公斤,丑柑园内采摘价达到16元/公斤。红薯的产量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一般情况下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亩,而且能与玉米等其他作物套种。同时,发展三大农业支柱产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利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杜仲生长快,对环境要求低,造林区域广,是十分理想的城乡绿化树种,不仅可用于流域治理、水土保持、荒山和通道绿化,也可在城乡街道、公园、乡村路旁、沟旁、渠旁种植,大规模发展杜仲,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推进了国土绿化,同时据专家考证杜仲树林还是绿色天然养吧,大面积种植能营造良好的康养长寿环境,可以发展康养产业。柑橘为常绿小乔木,大面积种植柑橘,有利于快速实现荒山绿化,实现花果飘香,四季常青。红薯的大面积推广,能很好地解决土地抛荒问题,让部分荒山土地重新披上绿装。推动三大产业发展,是进一步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慈利的必然要求。

  (四)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业是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三大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大量原生产品需要加工、处理,必将促使现有加工企业不断更新设备、提升工艺,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企业入驻我县,进行农产品生产加工,开发更多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的产品,推动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产值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我县,开展农业观光游、采摘游、生态康养游等,杜仲、柑橘、红薯初级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也会成为游客购买的旅游商品和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会促进全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全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三大农业支柱产业的建议

  (一)明确目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慈利特色、高点定位”的思路,把握“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需要长期培育的规律,准确分析市场前景,充分发挥慈利优势,周密谋划,科学制定杜仲、柑橘、红薯三大农业支柱产业10—20年发展规划,并以合适的形式予以确定,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科学性,并广泛宣传,使其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二)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切实加大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各项产业项目资金;适当整合涉农资金,投向三大产业;创新投资形式,积极招商引资,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投入三大农业支柱产业;积极开展政府直接拨款投资改为无息贷款投资、入股投资和基础设施入股探索,多层次、多渠道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多向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区域和相关领域倾斜,服务三大产业发展。

  (三)创新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培养一批杜仲、柑橘、红薯种植大户,扶持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种植带,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推广“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健全利益联接机制,壮大产业发展主体,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力争每个产业培育1家以上国家级、5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县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发展。

  (四)擦亮品牌,加强配套管理服务。进一步叫响慈利富硒品牌,大力实施以“硒有慈利”县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积极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提升品牌软实力,增强品牌溢价能力。大力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积极改良品种,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着力改变产业初加工现状,引进先进工艺,加大科研开发和转化力度,努力实现就地生产、加工、包装,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监测,严格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政协慈利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秘书处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ww.clxww.com/content/2018/12/28/77121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