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波涛:开发“慈利记忆” 促进慈利发展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政协慈利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秘书处 编辑:redcloud 2018-12-28 09:23:10
—分享—

  

 

  田波涛

 

  各位委员:

  就卓耀楚委员提出的《关于开发“慈利记忆” 促进慈利发展的建议》作如下发言:

  慈利地处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北纬30度附近,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片土地异常神奇与秀美,也为旧石器时代就开始在溇澧两岸活动的慈利人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自春秋末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4年)筑白公城,慈利进入新的文明时期,并逐步走向繁荣。一代又一代慈利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流传了许多感天动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建设了许多巧夺天工的工程设施,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地域传统和人文习俗,这些均已成为十分珍贵的“慈利记忆”,把这些“慈利记忆”全面进行搜集、整理和挖掘,合理开发利用,既迫在眉睫,又意义深远。

  一、“慈利记忆”蕴藏的基本内容

  (一)杰出历史人物。人杰地灵的慈利大地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如修筑白公城的有关专家认定为“鬼谷子”的慈利“第一任县令”白胜,编辑《大易辑说》的隐士王申子,慈利唯一状元、北宋吏部尚书莫俦,元朝翰林张兑,明朝工部尚书周叙,监元宰相杜世寿,土家族英雄覃垕,乾隆年间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慈利知县荆道乾,清朝福建陆路提督、抗法英雄孙开华,嘉庆年间编写《亦复如是》的大文豪宋永岳,福建都督孙道仁,民国辛亥元勋、宜昌首义总指挥唐牺支,中华英豪、孙中山保镖杜心五,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袁任远,核物理学家陈能宽,经济学家卓炯等。还有慈利籍英雄群体,如自立军群体、辛亥革命群体、南昌起义群体、百色起义群体等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张九龄、岑参等人,曾钟情慈利山水人文,为慈利写下许多名篇佳作,流传至今。

  (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悠久的慈利曾发生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战事,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址遗迹。如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土家族覃垕起义、周金莲起义);辛亥革命时期,1900年以慈利籍军人为骨干的自立军起义,唐牺支等慈利人参加革命;大革命时期贺龙两把菜刀在两岔溪砍枪拖队故事,彭德怀平息成字桥事件;红军时期棉花山阻击战,抗战时期张灵甫慈利阻敌,解放战争时期神兵攻打县城,1950年大规模剿匪等等。两千多年的建县历史,慈利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如九溪卫城、骑龙岗古墓群遗址(国保单位)、白公城遗址、渔浦书院、溪口红六军团旧址以及馆藏38000多件历史文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慈利人民辛勤劳作、战天斗地,勇于改革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荣誉,给慈利人民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如庄塔水库、赵家垭水库、江垭水库工程建设,“三大改造”,消灭血吸虫病,创建全国小水电之乡、杜仲之乡、大理石之乡、温泉之乡、“硒有慈利”品牌,开发建设索溪峪、五雷山、张家界大峡谷、朝阳地缝等,开展普九义务教育达标,长江防护林建设等。

  (三)独特风土人情。文化底蕴深厚的慈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独特的民间习俗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赤松子在赤松山(今五雷山主峰西麓之真人山)隐居修行、慈姑扶助农桑帮贫济困、太极祖师张三丰五雷山修行炼丹、桩巴龙孝心探母、抬毛菩萨保风调雨顺等美丽动人的经典传说。有自然门武术、板板龙灯、化脓灸、澧水号子等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过赶年、晒龙袍等独特的传统习俗。有独特的婚嫁、丧葬传统活动,有土家织锦、土法熬糖、土法麦酱、土法粉丝、传统陶器等民间制作技艺。

  二、开发“慈利记忆”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传承历史弘扬本土文化的需要。慈利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但从未进行系统全面整理,历经多次朝代更替、区域调整,一些辉煌的历史正在逐渐模糊,许多杰出人物已无人知晓,许多民间传说已经淡忘,许多民间传统习俗开始失传,许多历史建筑已无法考证。全面整理、挖掘发生在慈利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慈利记忆”,以系列丛书、系列专题片、固定宣传展区的形式,形成规范的说法,系统地进行推介,能让子孙后代准确全面的了解慈利历史,把慈利历史的精华留给后人,让慈利历史得到更好更准确的传承。

  (二)这是资政育人激励后人斗志的需要。将多姿多彩的慈利历史,以“慈利记忆”系列丛书、专题片、固定展区的形式向全县人民展现,可以让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更全面更清晰更准确地了解慈利人文历史,增强慈利人的历史自豪感;可以让杰出人物的优秀品德、神话传说的善良愿望、民间习俗的美好寓意,影响、激励慈利人勤奋好学,向善向上;可以让历朝历代为慈利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大型工程建设、重大社会活动作出贡献的先辈、领导的功绩永远铭刻在慈利人民心中,更加激励慈利人牢记历史、奋斗不息。

  (三)这是促进慈利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开发好“慈利记忆”,能为全县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让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策划更好的项目,推进全县旅游事业向更高品质发展。同时,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凝聚人心,激发慈利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让全县人民团结一致,砥砺前行,把慈利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开发“慈利记忆”的主要形式

  (一)编纂“慈利记忆”系列丛书。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进行调查,将每个杰出人物、重大社会活动、民间习俗的时代背景、基本情况、社会影响等了解清楚,汇集成系列丛书,形成规范版本、权威资料。使这套“慈利记忆”系列丛书成为向外推介慈利的规范资料,成为中小学生学习慈利历史文化的本土教材,成为向来慈指导工作、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的领导、游客和客商馈赠的珍贵礼品。

  (二)摄制“慈利记忆”系列专题片。深入挖掘,精心策划,将每个杰出人物、每个重大社会活动、每项民间习俗摄制制作成电视片,和“慈利记忆”系列丛书相对应,形成“慈利记忆”系列专题片,在电视台等媒体展播,制作成光盘向各单位、团体、家庭推介,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

  (三)建设“慈利记忆”固定展区。在县城周边,结合主题公园建设,选择一片山地或一条道路,或在县城选择一条街道或一个广场。将这些杰出人物、重大活动、独特习俗用字碑或文化亭形式进行集中展示,一项(一个)一碑(一亭),让慈利记忆更形象化、大众化的展现,让更多的人观赏、了解、研究慈利本土文化,由此形成独特的文化景点,打造成为慈利靓丽的文化名片。

  四、开发“慈利记忆”的建议

  (一)建立工作机构,组建专门班子。由县级领导或退休老领导牵头,具体由县政协文史委或县社科联或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建专人专班,聘请热爱本土文化历史,有相关工作经验、有文字和摄像功底的同志参与,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这一系统工程。

  (二)全面推介宣传,不断扩大影响。在开发“慈利记忆”过程中,坚持边整理、边推介,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慈利有重要价值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军事活动、民风民俗、文物遗迹等,为众多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原始素材,让他们以慈利历史人文元素为创作源泉,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创作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不断提高慈利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建立完善机制,注重工作长效。在全面、准确整理开发历史记忆的基础上,把握现在,着眼未来,建立重大事件、重大工程、重要人物等适时编入“慈利记忆”工作机制,及时把这些历史记忆编入“慈利记忆”,让“慈利记忆”不断丰富、不断延伸、不断完善,使慈利历史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政协慈利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秘书处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ww.clxww.com/content/2018/12/28/77121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