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慈利县审计局注重发挥审计机关的政治功能,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健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作机制,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党政督查相结合,坚持多措并举,创新思路,充分履行监督职责,促进审计整改贯通融合、标本兼治,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作用,有效筑牢廉政大堤,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通过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机制,推动思想贯通、责任贯通、机制贯通、组织贯通,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力地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审计整改清单制度,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干部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教育与责任追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治本之策,贯穿审计工作始终。
二是坚持将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推动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近年来,该局在实施的审计项目中,促进解决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5条、机制性缺陷6个、制度性漏洞16条,确保上级和本级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审计决定、审计事项移送处理书等审计结果文书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取得标本兼治的成效。
三是找准审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点,压实责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领导重视廉政,干部自觉廉政,社会监督廉政”的良好氛围。将党风廉政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围绕审计任务确定廉政工作目标,根据审计业务特点找准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扎紧制度笼子,落实审计回访、审计错案追究及群众评议等制度,调整廉政工作重点,将廉政监督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切实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四是强化教育,健全机制,扎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做到逢会必讲党风廉政工作,时刻警钟长鸣,提高审计人员廉洁从审的自觉性,从思想上清除腐败根源,杜绝以权谋私腐败现象的发生;做到审前有要求,审中有检查,审后有反馈,阶段有讲评,年终有考核。
通过以上举措,全局审计干部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有了显著提高,担当能力有了明显增强,都能自觉将审计工作融入到服务党风廉政建设中,展现了一支风清气正的审计干部队伍良好风貌,发挥了“经济卫士”应有的作用。(通讯员 陈克春)
来源:慈利站
作者:慈利县审计局 陈克春
编辑:王杨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