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打造真实、朴实、扎实、有效的常态课堂,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月12日,杨柳铺乡中心完小由该校负责人带队,带领教务负责人和语文组老师,推开了133班大门。
走进课堂,用心聆听
杨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课《短诗三首》。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形式去读,在孩子们熟读课文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解读着诗人的无限智慧。整个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展现出良好的学习风貌。听课过程中,该校负责人仔细观察教师教学态度、方法及学生学习状态,认真记录教学亮点与不足。
探讨交流,携手提质
听课结束后,大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既肯定了杨老师的课堂亮点,也针对流程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度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真正形成了“听、评、研、改”闭环管理。
首先,教务处主任从课文朗读、学生表达两个方面入手,强调语文教学重在朗读,要让学生多读,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去表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王老师也建议,在诗歌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去理解诗歌内容。最后,该校负责人对授课老师的课堂给予肯定,接着又从教学内容、课堂设计、课堂语言运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常态长效,筑牢质量根基
两周的“推门听课”不仅为新学期按下“加速键”,更传递出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鲜明导向。据悉,该校把推门听评课作为教学工作的常态。这种“不打招呼,随机推门”的方式有助于把握教师的课堂常态,落实教学常规,更好地探索“双减”政策下的常态课堂。
推开知识大门,敲响“教学”警钟。该校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推门听课”为抓手,让管理更接地气,让教学更有底气,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以务实之举书写“教育”的完美答卷,携手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卓思思
编辑:王杨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