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明之光 照亮慈利】第三季“比一比、晒一晒”优秀项目展播——龙潭河镇“理响龙潭村村行”志愿服务项目

来源:慈利新闻网 编辑:张赛男 2024-03-12 09:46:02
—分享—

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慈利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掀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热潮,着力挖掘、培育、推广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共慈利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创新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比一比、晒一晒”竞赛活动。竞赛已连续举办三季,发掘出一大批受到基层和社会各界好评的志愿服务项目,即日起,“文明之光照亮慈利”宣传专栏将对每季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展播

2023年10月—12月,组织开展了第三季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比一比、晒一晒”竞赛活动。经激烈角逐,共评选出乡镇(街道)组6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县直单位组2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现将该季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逐一展播,今天展播的项目是“理响龙潭村村行”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简介】

为积极探索“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基层理论宣讲阵地,提升理论宣讲的覆盖率和群众参与度,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龙潭河镇打造“理响龙潭村村行”志愿服务项目。

该镇依托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动政府干部职工、文艺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身边好人、党员模范等人员队伍参与理论宣讲,宣讲团成员达40余人,线上线下宣讲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惠民政策等100余场次,推动理论宣讲成为交心谈心、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凝心聚力的过程,引起群众思想共鸣,实现理论宣讲走深走实,受众达4000余人次。

【项目纪实】

走深走实,走心走新

龙潭河镇“理响龙潭村村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图片8.jpg

“国泰民安喜事多,乐享美好新生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举世瞩目振山河。”2023年11月9日,在龙潭河镇云朝村,非遗传承人张辉明通过“理论+文艺”的形式,讴歌新时代,展现新风采,赢得群众阵阵掌声。

理论宣讲工作是党的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理论普及、思想引导、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2023年10月以来,龙潭河镇组织开展“理响龙潭村村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组建理论宣讲团,深入各村(社区)开展100余场次理论宣讲,受众达4000余人,一场场走“心”又走“新”的理论宣讲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

点单式宣讲,让群众“愿意听”。

为增强理论宣讲的鲜活度,龙潭河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组织镇村干部带头参与。他们活跃在最前线,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讲起,从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说起,围绕安全生产、移风易俗、集体经济等进行互动宣讲,既讲“大道理”、又聚焦小话题,不仅让群众知晓了政策、明白了道理,更赢得了群众支持拥护,干群一心助推工作顺利开展。

推行“年轻干部周周讲”。26名青年政府干部在每周三晚上的“千岛龙潭青年大讲堂”轮流开展宣讲,围绕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和基层工作等主题,目前已开展18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斗争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不仅是所有党员要贯彻落实,更是要落实到基层的家家户户。”年轻干部唐梦在宣讲中说,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图片9.jpg

茶余饭后,几把椅子,群众围坐。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夜话在金富村周家湾组拉开序幕。大家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发现有人触电千万不要用手拉,要赶快断电,用干燥的竹竿挑开电线。”党支部书记向群众宣传冬季取暖安全知识。村民们根据宣讲内容比对查找,发现问题马上反映。村“两委”干部将收集到的群众诉求逐一梳理、记录备案,结合最新的政策跟群众商讨,立行立改。

图片10.jpg

移风易俗要治本,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以前村里建房、老人大寿、小孩升学都要赈酒,还互相比排场,现在群众的观念更新了,移风易俗不用多说,村里无事赈酒的人明显少了。”对此,江星村党支部书记感叹道。各村(社区)以殡葬改革、婚丧嫁娶等民生实事为抓手,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提“颜”增“质”。

渔鼓非遗传承人张辉明,在渔鼓普法这条路上已坚持30余年。他将龙潭河片区的几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收为传承人,传授用渔鼓开展普法宣讲的表演技巧。以渔鼓为媒开展宣讲,既保持了艺术特点,又融入了现代音乐表现手段。朗朗上口的歌词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法律法规,用大白话讲道理讲实讲透,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有所感悟,将法律知识送到百姓心里。

互动式宣讲,让群众“听得进”。

为了让宣讲受众更加广泛,拉近宣讲者与听众的距离,龙潭河镇立足镇域自然文化资源,将宣讲阵地搭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板板龙灯传习所、影剧院等各个地方。宣讲可以在白天,可以在晚上,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是宣讲开展的地方。

图片11.jpg

在板板龙灯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汉周生动地讲解板板龙灯的历史源流、发展历程和传承意义,耐心指导如何破篾、缠绑、扎制灯笼,为群众上了一堂丰盛的非遗文化课。周边群众一边听讲解,一边欣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板板龙灯的魅力和高超制作技艺。

图片12.jpg

在集贸市场,舞蹈《斗笠舞》《观灯》《回到山沟沟》、小品《过河》《推豆腐》和安全生产宣传《三句半》等11个节目轮番上演,融合了本土文化、跟随着潮流脚步,吸引了辖区众多居民前来观看。节目把安全生产知识和普法宣传融合贯穿在文艺节目中,让群众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领悟法治精神、增强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

在百姓大舞台,以康冬霞、朱银莲等文艺爱好者为主要成员的春风艺术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歌舞戏曲节目,《龙潭大鼓》《龙潭是个好地方》等节目深受欢迎。“理论+文艺”这一别出心裁的宣讲方式让枯燥的理论宣讲“活”了起来,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通俗式宣讲,让群众“听得懂”。

龙潭河镇把宣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年度宣讲计划,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定制宣讲“菜单”,融入乡风文明、卫生健康、交通安全等内容,每月下发宣讲提纲,不断增强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

图片13.jpg

重阳佳节,各村(社区)围绕“我们的节日·重阳”开展主题宣讲。楠木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讲述历史人物故事,勉励党员群众向模范学习,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云朝村党员群众评选出勤劳致富之星、长寿之星、恩爱夫妇之星等先进典型,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乡风文明、村风和睦。联富村邀请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为群众普及健康知识。“秋季天气干燥,可以多吃梨、藕、白萝卜等食物,能缓解咳嗽咽干等症状……”在咨询环节,志愿者详细回答群众的问题,用心守护群众健康。

图片14.jpg

在新桥村,“种地靠科技”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农综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宣讲传授农作物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前种地都是凭经验,收益不理想。自从按照技术员指导的方法种植后,收成翻了番。”

图片15.jpg

“爱党爱国爱咱家,遵规守纪不违法。非法活动不参加,学法用法人人夸……”2023年10月11日,慈利县司法局龙潭河中心司法所来到郑台村,为300多名老年人送来一场盛大的法治宣讲活动。将法律常识编成顺口溜,结合当地实际和身边的案例,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老年人受益匪浅,使他们更加了解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通过案例宣讲,通俗易懂,让我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希望以后举办更多的屋场会。”会后群众分享说。

群众在哪里,宣讲舞台就搭建在哪里;群众在哪里,宣讲活动就开展到哪里。龙潭河镇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了理论宣讲的阵地、内容,搭建起了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桥梁。下一步,龙潭河镇将继续开展有热度、有温度、有深度、有亮点的理论宣讲活动,真正让“理响龙潭”传递到千家万户,走“心”又走“新”。

来源:慈利新闻网

编辑:张赛男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